渤海渔业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.pdf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渤海 渔业资源 渤海渔业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.pdf

渤海渔业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.pdf

2024-07-10 07:51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渤海渔业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

摘要:在面临全球性的资源匮乏、环境恶化严峻局面的今天,保持人类经济社会的

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。本文以渤海地区的渔业资源为例,分析了造成渤海地

区渔业资源衰退、水域环境恶化的原因,并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,提出了解决渤海渔业资

源现状问题的对策。

关键字:渤海;渔业资源;环境恶化;可持续发展

一、渤海渔业资源的现状

渤海是黄渤海渔业的摇篮。长期以来,它为北方三省一市人民提供了大量水产品,为沿

岸数十万渔民的生产和生活,为出口换汇,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。但是,现在渤海

渔业资源状况与50一60年代不同。渤海地处暖湿带,水质肥沃,浮游生物繁华,十分有

利于海洋生物的繁衍、生息。因而渤海历来是多种经济鱼虾类的产卵场和肥育常,素有“百

鱼之乡”的美誉,渤海区年捕捞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/10,养殖产量约占全国的17%,

其中对虾养殖产量约占全国的1/2,是我国重要的渔业基地,再加上渤海是内海,封闭性

强,便于控制,更决定了渤海在我国海洋渔业中的特殊地位,然而,如今的渤海却告别了

往日的辉煌,渔业资源持续衰退,生态环境严重恶化,极大地制约着渤海渔业资源的可持

续利用,在这种情况下,研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及实现渤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应采取

的对策,对渤海有着重要意义。

二、导致渤海渔业资源现状的原因

(一)超强度及掠夺性捕捞,造成渔业资源持续衰退,渔业经济价值下降

1.资源掠夺性开发加剧

在五、六十年代,我国渔业管理追求的是产量,强调“增船增网、多捞多捕”,基本

上不考虑资源保护问题。在之后的近30年里,全国各地盲目扩大捕捞能力,机帆船拖网

作业和定置作业在各地发展,而传统的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的流、钓作业多被淘汰,渔场

作业由季节性生产转向常年追捕,产卵和越冬鱼群被大量捕捞,资源遭到严重破坏。.改

革开放以后,渔业率先引入市场机制,捕捞生产单位进一步分散化。在渔民生计与渔区经

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下,资源掠夺性开发进一步加剧。

2.资源保护措施不到位

80年代初我国采取了一系列资源保护措施,如实行渔业捕捞许可证制度,限制渔船的

数量、主机功率、作业时间、作业区域、最小网目尺寸等;实行休渔期和休渔区制度,还

有幼鱼比例检查和最小可捕标准等,渔业自然资源衰退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。但是,

在渔民生计与资源衰退这一对矛盾上,政府更多地还是考虑解决渔民生计问题,保护资源

仍处于其次。

3.超强度捕捞

长期来,盲目追求经济效益,无限制的一味滥捕,捕捞强度的膨胀速度大大超出了海

洋生物的再生能力,更严重的是,海洋中的食物链也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。如北部湾渔

汛等六大渔汛已基本消失,大亚湾等近海鱼类的“幼儿园”近年来亦消失得无影无踪。

渔船单产量大幅度下降,渔获中优质鱼比重急剧下降,主要经济鱼类如大黄鱼甚至濒临

灭绝。夏季的渤海湾再也难见星罗棋布的捕鱼捕虾小船,过度捕捞与陆源污染已使渤海

渔业自然资源大幅减少。渤海久负盛名的对虾自1997年以来年产量不足500吨,

较20年前下降了90%。目前,渤海渔获物质量与50年代,80年代相比已大大下降,

优质渔获物尚不足总渔获量的20%,渔业经济价值大大下降。

(二)环境污染加剧,渔业资源损害严重

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是水生生物赖以生存、繁衍的最基本条件,水域环境的质量好坏,

将直接影响渔业资源的兴衰和养殖业的健康发展。由于随意排污,盲目建设等导致渤海海

域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,这也是制约渤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。工农业生

产和居民生活废水、废物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、湖泊、海洋等,成为污染渔业水域生

态环境的最主要原因。据有关资料报道渤海每年至少要承受来自陆地700000t污染物,几

乎占整个中国海域所接纳的污染物总量的一半。由于渤海是个几乎封闭的浅海,水体交换

能力差,据测算,渤海水体全部交换一次至少需要40a,甚至更长时间。如此巨大的纳污

量,已经远远超过了其自净能力。渤海水体中污染物超标的海域逐年扩大,占渤海海域面

积的56%。其中以河口、近岸海湾污染最为严重,渤海三大海湾辽东湾、渤海湾和莱州湾

无一能够幸免。而这三大海湾恰恰是鱼虾蟹等各种经济品种的主要产卵地和索饵地,因此,

其污染对水产资源的影响是毁灭性的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